1990年10月12日,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,拉开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序幕。30年来,中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由弱变强,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。 那么中国期货市场为什么发展得比较好呢?
一、产品体系不断完善
30年间,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,响应实体经济需求,中国期货市场不断推进产品创新,从粮油现货市场起步,到现货远期合同交易和推出标准化合约,基本形成期现货协同、多元开放的衍生品框架体系。截至2020年年底,全市场已拥有90个期货、期权品种,其中商品期货62个、金融期货6个、期权22个,覆盖金融、农产品、金属、能源化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。目前,国际市场成熟品种均已在我国上市,我国还推出PTA、苹果、红枣等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独有品种,品种体系日趋完善,为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、广度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二、市场规模迅猛增长
30年间,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各交易所的成交量、持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,全球排名不断前移。以郑商所为例,2020年其成交量达17亿手,较1993年(1993年3月,郑商所挂牌成立,同年5月,顺利推出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绿豆、芝麻5个品种的期货交易,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由现货市场起步向期货发展的目标。因此,与1993年数值做比较)增长超1500倍;成交金额60.1万亿元,较1993年增长2400多倍;日持仓量713.4万手,比1993年增长370多倍。期货市场的飞速增长可见一斑。从全球衍生品市场来看,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,郑商所、上期所、大商所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连续11年跻身全球衍生品交易所15强。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,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的话语权持续增强。
三、风险防控更加成熟
30年间,中国期货市场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底线,确立了“五位一体”的期货监管工作机制,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期货市场管理制度规范体系。持续推进监管转型,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体制,促进监管更加程序化、规范化。落实看穿式监管安排,完善程序化交易监管措施,推进科技赋能监管,提升市场监管效能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,中国期货市场运行平稳有序,没有发生大的风险事件,充分彰显了期货监管工作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世界银行联合开展的中国“金融部门评估规划”(FSAP)成果报告认为,中国的穿透式监管、投资者保护和市场风险监测等先进做法值得其他市场借鉴。
四、创新开放不断深入
30年间,中国期货市场不断探索和实践,在品种研发、交易规则、监管安排、投保宣教、对外开放、扶贫帮困等重要领域,成功探索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业务模式,并产生了显著的国际影响。尤其是近年来,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力推动下,中国期货市场在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:品种上市步伐加速,2016年至2020年年底,共新上市期货、期权品种38个,约占现有上市品种数量的42%;商品期权新时代开启,自2017年3月31日首个商品期权挂牌以来,共上市22个商品期权,基本覆盖了主要成熟期货品种;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,推出原油、铁矿石、PTA等对外开放特定品种,全面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,提速市场双向开放。
五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
30年间,期货市场的功能得以不断发挥,现有品种工具已覆盖农业、金属、能源、化工、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,并相继推出“订单+期货”“保险+期货”“基差贸易”等“期货+”综合服务模式,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,也为“乡村振兴”“脱贫攻坚”战略贡献了期货力量。期货市场的功能也得到各方的认可,超过90%的PTA生产企业、85%以上的重点制糖集团、80%以上的棉花大中型贸易企业、约50%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煤电企业均利用期货管理风险,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作为支农惠农新模式已经连续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。中国期货市场作为国家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已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“稳定器”,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为什么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得比较好?的问题解答,希望对大家可以有一定的帮助。想先人一步掌握更多期货行情?敬请关注上甲官网(www.shangjia.com);想解锁更多精彩期货内容,欢迎下载上甲APP!